開年通脹超預期回落 穩增長進一步發力 有空間
作者: 祝嫣然 周艾琳
1月CPI和PPI同比漲幅繼續雙雙回落,并低于市場預期,國內通脹水平整體可控,為穩增長進一步發力創造空間。
國家統計局2月1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,1月CPI同比上漲0.9%(預期1.0%),較上月回落0.6個百分點,為去年10月以來最低;PPI同比上漲9.1%(預期9.5%),漲幅較上月收窄1.2個百分點,
現金版
創6個月新低。
當前,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飆升,會在一定程度對國內帶來輸入性通脹壓力。專家分析,未來CPI將小幅上升。在俄烏局勢、疫情后需求復蘇等各因素綜合影響下,主要發達國家通脹屢創新高,未來將主要從能源價格途徑對我國形成通脹輸入,構成上游漲價壓力,預計接下來PPI下降通道將由陡轉緩。
在經濟仍面臨下行壓力情況下,外界普遍認為,中國可能會把握美國加息前的窗口期,進一步推出包括降準降息等寬松舉措。
豬價下跌拖累CPI漲幅
食品價格尤其是豬肉價格的下跌,是CPI同比回落的主要原因。
1月食品價格下降3.8%,降幅比上月擴大2.6個百分點,影響CPI下降約0.72個百分點。食品中,
真人規則
受去年同期基數較高影響,豬肉價格下降41.6%,降幅擴大4.9個百分點。
非食品中,工業消費品價格上漲2.5%,漲幅回落0.4個百分點,其中汽油和柴油價格分別上漲20.7%和22.7%,漲幅均比上月有所回落;服務價格上漲1.7%,漲幅擴大0.2個百分點,其中飛機票和家庭服務價格分別上漲20.8%和6.2%。
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分析,1月CPI同比繼續下坡主要有兩個原因:一是權重較大的豬肉價格下降較多,呈現春節前后旺季不旺的特征;二是受新冠疫情影響,服務類價格漲幅低于歷史同期均值水平。
高頻數據顯示,1月豬肉價格環比下跌約9%。2月8日國家發改委公布,1月24日至28日,全國平均豬糧比價為5.57∶1,連續3周處于5:1至6:1之間,進入《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》設定的過度下跌二級預警區間。
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表示,當前豬肉價格正經歷筑底反彈階段,預計未來同比漲幅將整體上升,對食品價格起到抬升作用。不過,在農業養殖政策持續下,我國豬周期波動減弱,生豬存欄量將保持充足,此輪豬肉價格上漲將較為溫和,不會顯著抬升CPI。此外,我國產能供給能力強,終端需求基本穩定,不會出現供需錯配導致大面積物價上漲的情況。因此,2022年CPI漲幅可能高于去年,但整體漲幅將低于3%。
據測算,在1月份CPI同比漲幅中,去年價格變動的翹尾影響約為0.5個百分點,新漲價影響約為0.4個百分點。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漲1.2%,漲幅與上月相同。
伍超明告訴第一財經,核心CPI同比漲幅持平于上月,反映出居民消費需求恢復依然疲弱。往后看,服務業溫和修復和居民消費需求回升將對核心CPI形成支撐,但疫情擾動和低收入群體恢復偏慢將制約其回升幅度。
工業品價格高位回落
基數抬升疊加煤炭、鋼鐵等大宗商品價格走低,帶動1月工業品價格整體繼續回落。
其中,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1.8%,漲幅回落1.6個百分點;生活資料價格上漲0.8%,漲幅回落0.2個百分點。
浙商證券指出,能耗雙控被糾偏,近期企業復工復產力度較強,帶動高耗能工業品價格繼續回落。疊加節前施工淡季,市場需求偏弱,水泥、玻璃等化工品價格持續下行。另一方面,保供穩價政策效應下,山西優混等煤炭價格整體偏弱勢。
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對第一財經表示,雖然1月大宗商品價格環比上升,但去年同期增速更快,使得同比出現回落。1月制造業PMI出廠價格指數為50.9%,低于上年同期的57.2%。從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價格來看,煤炭、鋼鐵、有色、水泥、玻璃等價格同比均出現回落。
羅志恒分析,受翹尾因素影響,預計今年PPI同比將持續回落,但PPI定基指數仍將保持高位,高于疫情前水平。重點關注原油等能源價格走勢以及全球供應鏈、產業鏈的恢復情況。
伍超明也認為,預計未來PPI大概率呈“前高后低”走勢。一是基數快速下降是重要原因;二是疫情仍是影響PPI變化斜率的重要變量,因為疫情沖擊全球供應鏈的穩定,影響全球需求能否從商品順利轉向服務,降低商品價格漲幅。
PPI和CPI剪刀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工業企業盈利空間的變化。受保供穩價政策持續推進影響,1月份PPI和CPI剪刀差較上月收窄0.6個百分點至8.2%,連續三個月收窄,這意味著上游漲價對中下游利潤的擠占效應有所減弱,中下游行業增長動能有望增強,但終端需求恢復趨弱將制約其回升幅度。
全球通脹壓力高企
與國內物價平穩運行形成對比的是,近期美歐等主要經濟體通脹指標繼續超預期上漲。
年初以來,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堅挺,原油、金屬、農產品等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。截至1月底,顯示大宗商品價格綜合變動趨勢的CRB指數同比上漲46%,漲幅為自1995年有可比數據以來的最大值。
作為大宗商品龍頭的原油價格大幅上行,帶動整個大宗商品市場走強。2月14日,布倫特4月原油期貨開盤價達95.2美元/桶,盤中最高價為96.16美元/桶,創下2014年9月以來最高價格。多家研究機構基于市場基本面預計,油價今年將突破100美元/桶,甚至可能達到更高水平。
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,國際大宗商品走勢的不確定性和波動性仍然較大。雖然大宗商品價格經歷了去年的較快上漲之后逐漸企穩,但今年初以來,玻璃、動力煤、螺紋鋼等價格漲幅仍然較為明顯。特別是受地緣政治等因素影響,國際油價持續沖高,主要經濟體通脹“高燒不退”。
溫彬表示,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高企,會在一定程度對國內帶來輸入性通脹壓力。我國加大了大宗商品保供穩價政策,
場中投注
減弱對中小企業的不利影響,
包你發娛樂城
效果比較明顯。下一階段,受高基數影響,PPI漲幅預計進一步回落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近段時間以來,國內鐵礦石、煤炭、稀土等也出現不同程度上漲,引起了監管部門的強烈關注。此前國家發改委已三次發文,要求保障鐵礦石市場價格平穩運行。數據顯示,2月7日以來,截至15日收盤,鐵礦石期貨主力合約已累計下跌15.68%。
或將再次降準降息
溫彬表示,國內通脹水平整體可控,尚不對貨幣政策構成較大掣肘。宏觀政策要從自身的經濟增長、就業、通脹等情況出發,加大逆周期調節力度,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協調配合,大力提振內需,
ATG惡魔血域
盡快扭轉預期,積極應對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調整,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。
主流觀點認為,中國可能會把握美國加息前的窗口期。高盛已將今年美聯儲加息次數的預測從5次調升到了7次,即意味著3月后開始幾乎每次會議都要加息。外界也預計,縮表周期將從6月后正式開啟。
“低通脹為進一步的寬松措施鋪平了道路。”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對第一財經表示,1月中國和美國的CPI增速差距擴大至-6.6%,為上世紀80年代初有記錄以來最大的月度差,也凸顯了全球兩個最大經濟體之間政策立場的巨大分歧。
在他看來,
戰神賽特訊號
盡管中國1月份信貸增長強于預期,但由于新一波新冠疫情、房地產行業問題、出口增長可能放緩等,經濟仍面臨挑戰。“我們預計,在3月后中國將會出臺更積極的寬松措施,其中可能包括再一次降息(10個基點)、下調存款準備金率50個基點,以及增加外匯購買(即增加外匯占款投放)以增加流動性從而限制人民幣升值。”
保銀資本管理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對記者表示,未來幾個月中國經濟可能會進一步放緩,存在政策加碼的緊迫性。
“從1月信貸的分項數據看,大部分增長來自票據和短期貸款,居民中長期貸款下降,而企業中長期貸款小幅上升,這說明實體經濟需求還比較弱。我們認為政府上半年會進一步降息降準,但僅憑貨幣政策可能無法扭轉當前經濟增長放緩的趨勢。”他表示,還需繼續關注在房地產領域和財政方面的政策變化。
海量資訊、精準解讀,盡在新浪財經APP
責任編輯:戚琦琦
文章源自於新浪網,